都有瓜吃瓜网
首页 明星八卦影视综艺网红新闻动漫游戏热点关注

首页>影视综艺>贾樟柯尝试:AI短片《麦收》展现未来影视创作新可能

贾樟柯尝试:AI短片《麦收》展现未来影视创作新可能

2024-12-13 16:46:01  来源:影视综艺   阅读:()

在当今电影创作的潮流中,科技与艺术的结合正在重新定义传统影视制作的方式。贾樟柯,这位中国著名导演,近日通过其最新短片《麦收》,展现了未来影视创作的新可能性——一个完全由人工智能(AI)生成的故事。这不仅让观众目睹了一场视觉与思想的盛宴,也引发了将人工智能作为创作合作伙伴这一重要话题的深入思考。

从故事情节来看,《麦收》讲述了一位名为“机器人”的男主角,被指派返回山西八十堡村,帮助一对老夫妻完成秋收的农活。影片通过丰富的情节设置,探索了人与机器之间的关系。当这位机器人在公路上救助因没电而停滞的轮椅老人时,他不仅为电池充电,还关切地嘱托老人要好好照顾自己。但当机器人在雄伟的雁门关前与游客互动,并请求对方为自己拍张照时,游客都惊讶于这位硅基生物的需求,机器人的回答却深刻而动人:“只有我经历了这个时刻,这是属于我自己的记忆。”

进入八十堡村后,面对惊诧的老夫妻,机器人用正宗的汾阳话打破了初见的隔阂,这一举动让他们卸下了心防,适时融入田园的忙碌氛围,在夕阳下与金色麦田交织的画面中,科技与传统的碰撞并不突兀,反而如同和谐共生的美感。

在短短五六分钟里,观众不仅见证了一场关于人性与机器的交互,更看到了未来创作中的全新可能性。《麦收》并没有使用传统的演员和摄影机,整个制作过程依赖于AI技术,包括视频生成、角色设计和场景构建等。对于业界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,尤其在画面的完成度上,短片显现了强烈的电影质感,丰富的分镜头、流畅的镜头运动和生动的人物表情让人眼前一亮。

贾樟柯自嘲“用普通话就不会写剧本”的幽默中,蕴藏着对创新与突破的渴望。在此次作品中,他借助一种先进的“对口型”技术,让机器人能够说上地道的山西话,为影片增添了真实感和亲切感。显然,这项技术在当前的AI视频生成大模型领域突破了长期以来的人物脸部特征保持性难题,为未来的影视创作开辟了崭新的视角。

更为重要的是,《麦收》的成功与快手推出的“可灵AI导演共创计划”密切相关。这一计划结合了多位优秀导演的创意,旨在推动AI技术与影视创作的深度融合,探索电影行业发展的新路径。导演们通过AI技术不断拓展视野,从而构建出富有个性的作品,这些成绩展示了AI在创作过程中的广泛应用与无限可能。

在这条探索之路上,贾樟柯以其对传统与现代的融汇贯通,使观众体会到了人与科技的共生关系。他倡导将AI视为合作伙伴而非工具,这不仅体现了对技术的开放态度,也为未来的创作提供了更多可能性。

其他参与“可灵AI导演共创计划”的导演如李少红、叶锦添、薛晓路等也纷纷创造出各具特色的短片,让我们看到了多元的影视语言与风格。无论是展现女性力量的《花满渚》,还是探索生命意义的《快递员》,这些作品都激发观众对人与科技关系的进一步思考,展现出更丰富的叙事可能性。

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,影片创作正迎来崭新的时代。当谈到技术如何参与到创作中时,导演们纷纷表示,尽管AI在某些层面上具备了创造力,但最终的艺术性与情感深度依然需要依靠人类的判断和情感引导。因此,面对AI的崛起,电影工作者不仅要把握工具的实际应用,更需思考其将如何影响我们的创作理念和艺术表达。

这一次,贾樟柯以《麦收》为切入点,指引我们走向了一个充满未知与期待的未来。无论是科技与艺术的结合,亦或是传统与现代的交融,贾樟柯与他的团队正在用实践证明,拥抱技术,能够带来更广阔的创作空间和无限的可能性。未来的电影,将不再是单一的叙述,而是多元的体验与想象的结晶,值得每一位影迷共同期待。

相关推荐:

  名导演贾樟柯和李少红携手AI拍电影,未来影视行业新风潮

  《风流一代》:贾樟柯的无名者悲歌与中式梦核的探讨

  《窗前明月,咣》首映:费翔逗乐观众,贾樟柯赞笑声不断

相关推荐
更多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