都有瓜吃瓜网
首页 明星八卦影视综艺网红新闻动漫游戏热点关注

首页>影视综艺>《编号17》影评:反乌托邦笑话的乏味与刻板

《编号17》影评:反乌托邦笑话的乏味与刻板

2025-03-14 00:30:02  来源:影视综艺   阅读:()

在这个春意盎然的周末,正值妇女节,各大影院纷纷推出了一系列新片。在享受了《初步举证》和《还有明天》这两部佳作后,我选择了稍微调整口味,前往观看科幻电影《编号17》(又名《米奇17》)。但老实说,这部电影如同一场不着边际的反乌托邦笑话,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新奇,还有对其乏味与刻板的深思。

作为一部好莱坞制作的影片,显然在视觉效果上毫不含糊。上亿的让《编号17》的场面极为震撼,恰如其分地展示了一个“糟透了”的近未来世界。在这部影片中,主角米奇是一名看似毫无选择的“消耗体”,总是被派往执行各种高风险的任务,频繁经历死亡与重生。这种设定让人忍不住会心一笑,并在这个疯狂的宇宙中感受到一丝讽刺。难以否认的是,影片的刻板与套路在后续的剧情中逐渐显露出疲态。

在《编号17》中,罗伯特·帕丁森出色地演绎了一位蠢笨的、窝囊的“宇宙牛马”。他的角色不仅在体态上畏缩,在台词上也显得含糊迟钝,这与他过往的形象形成了鲜明对比,带来了一丝趣味。不过,电影的精彩也在这一刻止步,的剧情迅速陷入了冗长与乏味之中。

故事中提到的反派角色肯尼斯·马歇尔和伊尔法,更是电影硬伤的体现。他们几乎被描绘成漫不经心的“特朗普模仿秀”,这种粗糙的讽刺手法不仅无趣,还让人对影片的艺术构思产生怀疑。关于反派的塑造,影片似乎选择了一条极其保险却又乏味的道路——见物下黑,缺乏新意。反而让人觉得这只是单纯地抨击,而非一场智慧的较量。

谈及社会主题,《编号17》试图通过对资本主义、白人至上主义与殖民血腥等问题的探讨,来引发观众思考。影片的处理显得极为表面,反复出现的陈词滥调使得许多话题的深度与新鲜感荡然无存。虽然老生常谈并非毫无意义,但若缺乏探讨的深度与切入,全片便会陷入无趣。

在自己本该拥有深度的部分,米奇的角色设置再次让人失望。影片为米奇17安排了一个与其性格迥异的角色——米奇18,两者之间本应有丰富的互动与成长,但实际上他们的对话与碰撞反而显得生硬、无趣,未能推动剧情进展,甚至角色牺牲的部分都成为了18号的附属品。如此设计,让人不禁质疑,两个角色同框的意义又是什么?

在众多近年来具备较高信息量的电影中,《编号17》显得尤为突出地反映出了一种趋势:中心思想高于情节,价值观大于故事。虽然起初这一模式确实能够吸引观众,但在缺乏深刻观点与趣味的情况下,影片的尴尬与乏味随之显露。这种创作选择,反而使得观众对影片的印象降至谷底。

尽管奉俊昊在好莱坞的地位毋庸置疑,但在这部《编号17》中,他似乎选择了一条贸易与艺术相脱离的道路。观众在这场反乌托邦的旅程中,不再能够轻松享受故事的乐趣。作为观影者,我们自然有自由选择影片的权利,这样的“流程”也并不全然无趣,但当真正面对这部电影时,除了觉察到它的乏味与刻板,我们还能从中找到什么呢?

《编号17》虽然在题材上有其新颖之处,但随着剧情的推进,乏味和刻板的印记却愈加显著。面对这样一部试图塑造反乌托邦世界却结局乏力的影片,我们能做的,就是在其中寻找一点点微小的乐趣,同时也为这样的作品感到遗憾。

相关推荐:

  《编号17》:反思现代人身份的科幻现实主义探索

  奉俊昊新片《编号17》角色名灵感来自热刺与阿森纳球员

  《编号17》:罗伯特·帕丁森如何在死亡与重生中寻找生命的意义

相关推荐
更多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