都有瓜吃瓜网
首页 明星八卦影视综艺网红新闻动漫游戏热点关注

首页>影视综艺>《奔跑吧13》热搜背后的寒冬:综艺行业如何突破转型困境?

《奔跑吧13》热搜背后的寒冬:综艺行业如何突破转型困境?

2025-03-26 05:15:02  来源:影视综艺   阅读:()

随着《奔跑吧13》的官宣再度冲上热搜,许多人不禁感叹,这档曾经风靡的综艺节目是否还能重现往日的辉煌?虽然热搜榜上热火朝天,但在评论区中充斥着“求求节目组放过观众”的戏谑留言,令人大为意外。这一现象背后,实际上反映了综艺行业的困境与挑战。根据2023年的综艺市场报告显示,头部综艺招商金额同比缩水43%,行业寒冬似乎难以避免。在这样的大环境下,《奔跑吧》及整个综艺市场如何突破转型困境,重新焕发活力呢?

自2014年邓超在镜头前热情洋溢地喊出“我们是伐木累”的那一刻起,《奔跑吧》便开始了它的传奇之旅。节目从韩国引进的《Running Man》模式有效把握了当时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对真实互动的渴望,肢体碰撞与搞笑的撕名牌游戏也曾成为观众放松心情的良方。随着节目进入第八季,一切开始发生变化。总导演姚译添曾透露,广告的缩水表明观众的喜好正在悄然迁移,尤其是95后观众的占比从68%骤降至39%,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年轻的00后群体。

这一变化并不是偶然。在多元化的娱乐选择和更加丰富的媒体环境下,观众的注意力被分散,传统综艺显然面临更大的挑战。李晨在某期游戏环节中的“战术性划水”被观众逐帧 dissect,迅速从偶像转变为“被审视”的对象。原本作为“力量担当”的角色,却被观众洞悉其内在的疲态,逐渐丧失了以往的魅力。

综艺节目中“配对营销”的趋势也在不断加速。随着《九重紫》的火爆,李昀锐和孟子义组成的“电子榨菜CP”成为观众的新宠,而其他节目如《五十公里桃花坞》和《你好星期六》也纷纷借助CP元素提升收视。但这种CP营销的成功背后,似乎掩盖了节目的内容深度。某数据的调查显示,CP向综艺的完播率甚至比常规项目低23%,这表明观众更倾向于二次创作而非正式内容。

此外,制作中高度商业化的趋势也逐渐让观众感到审美疲劳。《半熟恋人2》因过度剪辑CP线而遭遇观众抵制,豆瓣评分直降至4.1的尴尬局面,让业界人士深思。在选角过程中,节目组竟开始依赖CP匹配度测试,但真实的化学反应却无法被传统算法预测。这样一来,观众对“真实”的渴望似乎愈发难以满足。

越是在寒冬中,便越有突破的可能性。《种地吧》以真实的乡村生活捕捉了Z世代的情感共鸣,制作团队通过搭建真实的农场场景,成功营造了一个令人向往的精神乌托邦。这一节目不仅创造了3亿的流量,更证明了人们对真实和朴素内容的渴求。而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开辟新篇章的综艺,例如爱奇艺的《元音大冒险》和芒果TV的《意想不岛》,正是应对传统模式冷淡的另一种尝试。

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,观众的身份也在悄然转变。用户参与、共创模式的兴起,正在重塑综艺的内容生产体系。B站的《哔哩哔哩向前冲》允许UP主自主设计关卡,抖音的《全力以赴的我们》则由网友投票决定环节设定。这一去中心化的模式,使得观众不仅仅是接受内容的信息接收者,而是积极参与内容创作的参与者,极大地模糊了传统综艺的边界。

站在演播厅监控屏前的导演们应当重新思考当下综艺的基本定位。当00后观众习惯以倍速观看节目时,短视频碎片化传播的主流趋势已是必然。长寿综艺的未来何在?是否应该像《明星大侦探》那样开拓实体体验空间,或者像《乘风破浪的姐姐》一样开发虚拟偶像?这些都是值得探索的方向。

可以说,真正的破局点在于正视观众已经从“看综艺”进化到“用综艺”。当《奔跑吧》曾以撕名牌来解压都市压力时,新时代的综艺需要找到新的情感切入点。当制作方不再执著于重现曾经的辉煌,而是勇敢尝试全新的内容形式、情感连接,才会在这个艰难的行业转换期迎来新的成长与发展机会。

相关推荐:

  《奔跑吧》第十三季武汉录制火热进行,明星阵容引发粉丝狂潮

  《九重紫》与《奔跑吧》:孟子义李昀锐的美丽星辰之旅

  《奔跑吧13》正式录制白鹿回归引期待,豪华阵容惊艳亮相

相关推荐
更多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