都有瓜吃瓜网
首页 明星八卦影视综艺网红新闻动漫游戏热点关注

首页>影视综艺>《17号音乐仓库》:缺乏主线的音综,何以崛起?

《17号音乐仓库》:缺乏主线的音综,何以崛起?

2025-03-22 06:40:02  来源:影视综艺   阅读:()

在众多音乐综艺节目中,观众的关注往往聚焦于那些有着明确主题和动人的故事线的节目。而在这一浪潮中,《17号音乐仓库》似乎却显得格格不入。尽管该节目悄然播出三季,却未能在广大的综艺市场中脱颖而出,反而在豆瓣上的评分始终未开分,受众范围也仅限于小圈子。它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?是节目形式的单一,还是参与嘉宾的选择不当?这个节目中的实际内容和人物构架是否足以吸引观众?让我们逐步探讨《17号音乐仓库》的崛起之路,以及这条路上所面临的挑战。

随着春节的结束,综艺市场逐渐恢复活力。各类新节目纷纷推出,经典综艺也借机复苏。在此背景下,去年的《歌手2024》以爆发式的成功,为音综领域注入了强心针。《17号音乐仓库》却在这股热潮中显得愈发冷清。尽管在形式上,它尝试囊括创意与挑战,然而内容却趋于零散,缺乏贯穿全局的主线,导致观众很难对节目的核心产生认同感。

在节目的开头,四位音乐人胡宇桐、张栋梁、吴莫愁和何洁聚在一起,讨论音乐和网络评论,接着便被引导去通过一个livehouse任务进行创作。虽说这一设定尝试结合创意和参与感,但观众却无法理解为何一定要选择一个仓库作为演出地点。是因为当地缺乏livehouse,还是嘉宾们对这类空间有自己的偏好?这些问题的模糊性让观众难以投入情感。

假如节目想以“模拟经营”为主打,在真实感与挑战性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。从观众的角度来看,节目的设计并未真正激发出竞争的热情。例如设定的奖惩机制似乎过于轻描淡写。尽管参与嘉宾未能实现销售目标时无法解锁更好的设备,但实际上,他们仍可以顺利进行演出,这使得奖惩的意味大打折扣。观众无法清晰地感受到嘉宾们为改善演出而努力的真实感,这使得整个节目失去了应有的张力。

更令人困惑的是,《17号音乐仓库》的节目灵魂——仓库本应是节目叙事的核心,但在第三季,它却被直接忽略。节目导演声称想要将其塑造成一个音乐厂牌,而非局限于仓库演出,导致观众对节目的定位更加困惑。在这种情况下,原本可以吸引观众的仓库构思反而成为了模糊的存在,无法帮助节目在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。

尽管《17号音乐仓库》在某些地方仍展现出独特的创意,比如“堂食与外卖”的概念,即让观众现场点歌,或根据观众需求外出表演,增加了互动性,但整体的连贯性仍显不足。与韩综《期盼已久的大海》相较,它在叙事逻辑和动机上显得通畅且有吸引力。而如果《17号音乐仓库》能够借鉴这一点,找到并理顺自己的主线,便有可能提升观众的投入感。

除了内容的缺乏外,节目的嘉宾选择同样值得关注。从第一季的吴莫愁、何洁到后来的张远、王啸坤等人,虽然他们在节目中分享了各自的困境,但这些困境与节目本身的关联并不明显。为什么这些歌手愿意参加这个“从零开始”的项目?是出于对livehouse表演的向往,还是希望在这样的小型场地获得新的体验?这种缺乏逻辑的动机让观众很难真正理解他们的参与意义。

在真人秀音乐综艺中,人物的深入展示往往能够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。在《17号音乐仓库》中,由于内容结构的松散,嘉宾们的角色难以得到充分展现。即使他们偶尔尝试展现新曲目,由于缺乏情感铺垫,普通观众也难以留下深刻印象。在飞行嘉宾的选择上,若能够精简并注重关联性,也许能够提升节目的整体吸引力。例如,邀请那些与演出场地主题契合的嘉宾,有望形成更强的情感连结。

虽然《17号音乐仓库》仍有诸多不足,但在竞争激烈的综艺市场中,节目制作方显然尝试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寻找亮点。不幸的是,缺乏主线引导的节目往往会给观众造成混乱的感觉,无法塑造出精彩的节目体验。希望未来能看到《17号音乐仓库》在理念与叙事上更加清晰的变化,从而真正打动观众的内心。对于音综而言,重要的不只是形式的创新,更需要在故事与人物之间找到那条能够串联起所有元素的主线。

相关推荐:

  《17号音乐仓库》第三季首播获好评如潮,观众热议

  《17号音乐仓库》:缺乏主线的音综,何以崛起?

相关推荐
更多>>